臺海網(wǎng)2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文/圖) 作為虎年的主角,“虎”雕在一眾石雕作品中,格外惹眼。在傳統文化中,虎被視為象征勇氣、力量、財富的瑞獸,也是扶正鎮邪的保護神。
作為“世界石雕之都”“中國民間雕刻藝術(shù)之鄉”,惠安工匠們在石頭上“雕”虎“繡”虎,用石上“虎雕”,寄托著(zhù)對虎年的美好祝福。
名家虎雕展覽游客大飽“虎”福
看惠安“虎”雕,除了惠崇公路沿線(xiàn)的“老朋友們”,惠安縣雕藝博物館春節期間推出的“福虎迎春”雕藝主題展,更是匯集了一眾惠安名家匠作。
雕藝博物館座落于山霞鎮宣美村惠安雕藝文創(chuàng )園內。走進(jìn)一樓大廳,可謂虎虎生威。
展覽以生肖虎為主題,將展覽至3月30日。吳德強、林庭芳、方國平、張秋霞、陳亞宗等工藝美術(shù)大師,分別選取了木化石、漢白玉、紅砂巖、烏金石、余太翠等不同材質(zhì),以石雕、木雕、影雕、玉雕等技藝,呈現寓意豐富、溫馨喜樂(lè )的“福虎”形象,讓前來(lái)觀(guān)展的居民游客大飽“虎”福。
你看,這件由“墨明石刻”創(chuàng )作的“威震八方”虎雕,巧用“虎紋石”材質(zhì),借石質(zhì),展虎勢,可謂栩栩如生。
石雕藝術(shù)家林庭芳的“野趣”作品,用影雕技法,在石頭上“繡”虎,展現出一幅雙虎悠閑、怡然自得的場(chǎng)景。張秋霞則讓黑白影雕添了色彩,呈現五虎送福的“五福臨門(mén)”等彩色影雕作品。
惠安工匠們將“虎威”“虎勢”“虎形”生動(dòng)融入了雕刻作品,不僅匯聚了惠安雕藝的精彩絕倫,更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雕天地秀色刻萬(wàn)物風(fēng)采
如何在各種材質(zhì)上,特別是石頭上雕“虎”呢?惠安工匠們的百寶庫里,“武器”眾多。
從采石工具,到粗加工的雕晟工具,再到精雕工具,大錘、鏨仔、鏨纏、斜琢、剁斧、梅花錘……方的、扁的、斜的、圓的,大大小小數十種。
“如今連玉雕的工具也派上用場(chǎng),讓石雕的細節更加豐富,整體更加精美。”從事石雕雕刻多年的惠安師傅黃漢強告訴導報記者。
以刀錘為器,雕天地秀色,刻萬(wàn)物風(fēng)采,惠安雕藝源于古代黃河流域的雕刻藝術(shù),文化底蘊深厚,已有1600多年歷史。從中原造型古樸渾厚、凝重端莊和線(xiàn)條剛直簡(jiǎn)潔的北派風(fēng)格,逐步轉向精雕細琢、纖巧靈動(dòng),講求結構和形態(tài)神韻之美的南派藝術(shù)風(fēng)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