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要‘臺灣化’不可能”,臺灣名作家楊渡表示,因為“故宮”代表的就是中華文化;且除了文物來(lái)源外,臺灣使用的語(yǔ)言、文化底蘊、思維方式以及整個(gè)臺灣社會(huì ),都存在中國元素,“不會(huì )因政治口號喊一喊就‘去中國化’”。
“‘故宮’的存在象征兩岸同屬中華文化的淵源和圖騰”,《中國時(shí)報》強調,臺灣的執政黨若硬要“去中”,無(wú)異聲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是竊自對岸的文化遺產(chǎn),“那是否應像法國最近討論的歸還文物論述,將‘故宮’文物還給對岸?”;如不是,蔡當局就該坦然承認兩岸擁有共同文化淵源,好好保存并宣揚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貴文化資產(chǎn),別再小鼻小眼,只想動(dòng)“去中化”的腦筋。
《旺報》則嘆息說(shuō),中華文化本是兩岸共同的瑰寶,“但曾幾何時(shí),大陸人對臺灣人說(shuō)‘臺灣很好保留了中華文化’的恭維越來(lái)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自身不斷昂揚的文化自信”;再對照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活化”傳統文化的風(fēng)采,文章更直言:臺灣若揚棄中華文化,猶如自廢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