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基隆號”(舷號1801)、“蘇澳號”(舷號1802)驅逐艦
臺海軍蘇澳后勤支援指揮部擔任蘇澳港守備區基地防衛作戰與安全防護指揮管制任務(wù),平時(shí)依艦艇修護計劃負責艦艇維修及能量整建,對臺軍東部地區陸岸單位實(shí)施后勤支援,以及軍需品接轉、庫儲、運補和預算財務(wù),軍品會(huì )計之處理及協(xié)調支援轄區內友軍離島運補作業(yè),并依令支援責任區內緊急災害(難)防救任務(wù)。
臺灣海軍司令部下轄海軍艦隊指揮部、海軍陸戰隊指揮部、海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fā)展指揮部、海軍保修指揮部、海軍軍官學(xué)校等單位,共約4萬(wàn)人。
其中,艦隊指揮部下轄的168艦隊駐地就設于蘇澳港。該艦隊是1995年9月1日“中正基地指揮部”裁撤后新設立的艦隊,為師級單位,下轄231戰隊和251戰隊。
C4艘“基隆級”驅逐艦 被稱(chēng)作臺海軍“鎮島之寶”
蘇澳港是天然良港,外港水深有15米。除了臺軍濟陽(yáng)、康定、成功級等戰艦停靠外,這里也是臺灣5大軍港中,唯一可以停泊吃水達到10米的“基隆級”驅逐艦。
臺軍“基隆級”驅逐艦,其實(shí)是美軍在擁有更先進(jìn)的“神盾級”戰艦后所淘汰的“基德艦”。2005年12月,2艘基德艦抵達蘇澳成軍,次年2艘也到達臺灣,并分別以“基隆號”(舷號1801)、“蘇澳號”(舷號1802)、“左營(yíng)號”(舷號1803)、“馬公號”(舷號1805)命名。
“基隆級”驅逐艦艦長(cháng)172米、艦寬17米、桅高45米、滿(mǎn)載排水量10500噸、最大航速33節、主機為4具通用動(dòng)力LM2500-30型燃氣渦輪引擎、艦上編制30名軍官與344名士官兵。
在打擊力方面,“基隆級”艦有MK-45五吋炮、MK-26導彈發(fā)射架、魚(yú)叉導彈、方陣快炮、MK-32魚(yú)雷發(fā)射架。偵搜力則有SQS-53聲納、SPS-49對空雷達、SPS-48E對空雷達、SPS-55平面雷達、MK-74導彈射控系統、MK-86火炮射控系統、SLQ-32電戰系統、S-70C反潛直升機。
4艘“基隆級”驅逐艦是臺軍168艦隊的主力,也是目前臺灣海軍唯一的驅逐艦,同時(shí)也是臺軍最大噸位軍艦,因此也被稱(chēng)作是臺灣海軍“鎮島之寶”,甚至有臺灣民眾將此艦昵稱(chēng)為“小航母”。4艘“基隆級”被平均分配給231戰隊和251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