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容計劃”死灰復燃?臺北故宮博物院再提增建玻璃亭,挨批“去中”丑化
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年前啟動(dòng)修復及再利用計劃,要在正館大門(mén)設玻璃入口亭,恐遮蔽整體意象,遭臺北市文資審議會(huì )強勢否決,修復計劃如今卷土重來(lái)。據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月舉行說(shuō)明會(huì ),仍要設立入口亭,并規劃二樓設咖啡廳,島內民間團體擔憂(yōu)臺北故宮博物院變得“不中不西、不倫不類(lèi)”,且若發(fā)生火災意外,文物恐付之一炬,疾呼各界正視。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痛批,臺北故宮博物院借尸還魂!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推出49.24億元(新臺幣,下同)再修復計劃,堅持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主體建筑外蓋一座玻璃入口亭,前年已被臺北市文資委員以十比二否決,如今又企圖闖關(guān),臺北故宮博物院欲補強建筑物任何結構、修復,無(wú)人反對,但不要假修復之名,改變原有景觀(guān)與美感,甚至有“去中國化”的嫌疑,把知名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變丑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月舉辦說(shuō)明會(huì )稱(chēng),要在正館前擴建入口亭,以玻璃結構興建,與主結構脫離,入口結合處以防水收邊處理,不會(huì )遮蔽臺北故宮博物院元素。
臺灣民間團體“大雙溪好土聯(lián)盟”代表練燕村說(shuō),前年與今年計劃沒(méi)有不同,整體量體未減少,只有屋頂不一樣,但很多觀(guān)光客都會(huì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入口處廣場(chǎng)拍照,若興建玻璃入口亭、二樓咖啡廳,會(huì )破壞故宮美感。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任職三十二年的退休編纂宋后玲批評,臺北故宮博物院是具代表性古典宮廷建筑,多次整修都維持完整樣貌,正門(mén)擴建入口亭“不中不西、不倫不類(lèi)”,丑化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花兩億多預算蓋入口亭,都可再蓋一座博物館,何必浪費公帑?如此淪為國際笑柄值得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景觀(guān)咨詢(xún)委員陳彥良提醒,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價(jià)值遠在建筑本體之上,臺北故宮博物院應論述如何透過(guò)建筑等載體,創(chuàng )造讓更多人覺(jué)得美好的文物體驗,包括更了解中華文化以及國民黨如何帶來(lái)文物的歷史,可惜臺北故宮博物院未能先想清楚文物與建筑載體的主次位置,臺北故宮博物院應先讓大家知道為什么非做不可。
1961年臺當局決定在外雙溪建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館院,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主體完工,蔣介石為紀念孫中山,題署“中山博物院”門(mén)額,并于孫中山百年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揭幕。
臺北故宮博物院于1967年及1970年陸續增建兩翼建筑和護龍,建筑仍采華北地區宮殿風(fēng)格。不過(guò)之后包括2007年完工的正館整建等多次工程,已漸脫離原設定的宮殿規格。
海峽導報記者方艷艷 整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