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兩岸民眾海上潑水慶端午。 呂明 攝
圖為海上捉鴨。 呂明 攝
圖為海上捉鴨。 呂明 攝
圖為海上捉鴨。 呂明 攝
6月22日,中國傳統端午節,兩岸民眾海上潑水共慶端午。當日,福建省石獅市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第十七屆閩臺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兩岸民眾齊聚蚶江古渡頭,參與或圍觀(guān)中國獨一無(wú)二的端午民俗――海上潑水。“海上潑水”最早見(jiàn)于明代,盛于清朝,并傳承至今。石獅市蚶江鎮與臺灣鹿港相隔僅130多海里,兩岸對渡習俗延續數百年。近年來(lái),每逢端午節,兩岸對渡的船只都要在蚶江海邊追逐潑水,以這種歡快的方式互祝吉祥,交融情誼,祈求平安興旺。與此同時(shí),妙趣橫生的海上捉鴨、莊嚴肅穆的“王爺船”巡海、精彩紛呈的文藝踩街等兩岸交流活動(dòng),也在這里輪番上演。(來(lái)源:中國新聞網(wǎng))